当宗馥莉说出\"1+1不一定等于2\"时,整个商界都在猜:这个43岁的女人到底想干什么?左手是父亲宗庆后留下的千亿饮料帝国合规配资平台,右手是自己一手带大的\"亲儿子\"宏胜集团;身前是嗷嗷待哺的老员工,身后是突然冒出来的\"同父异母弟妹\";头顶悬着国资股东的46%股权利剑,脚下踩着年销300万以下就被砍的经销商尸骨。接班一年,她把娃哈哈搅了个天翻地覆,却嘴硬说\"我不会因为风波改变方向\"。这哪是接班?分明是拿着手术刀给一头大象做心脏搭桥——玩好了名垂青史,玩砸了就是商业版《甄嬛传》续集。
一、从\"公主\"到\"孤狼\":宗馥莉的手术刀有多狠?
宗馥莉接手的娃哈哈,根本不是外界想象中的\"蜜罐\"。2024年宗庆后刚走,国资股东就质疑她\"经营合法性\",逼得她辞职又闪电回归;紧接着,老员工拉横幅维权,骂她\"掏空娃哈哈\";今年7月,三个\"弟妹\"扛着21亿美元信托官司杀出来,直接把家族内裤扒到了大街上。这哪是交接班?简直是《权力的游戏》临冬城之战现场复刻。
但宗馥莉的反击比龙妈喷火还猛:合并部门、裁员关厂、经销商大清洗,甚至要求员工转签合同去自己的宏胜集团。最狠的是职工持股会——2018年宗庆后搞回购时大家乐呵呵签字,现在工商登记显示\"持股会成员仅宗馥莉一人\"。老员工炸了:\"当年说好了是'干股',现在怎么变成她一个人的了?\"
这操作够不够硬核?够不够争议?但你换个角度想:如果她不这么干,今天的娃哈哈可能已经被股权纠纷撕成碎片。国资46%的股份虎视眈眈,职工持股会24.6%是定时炸弹,她手里的29.4%根本不够看。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掀桌子——反正都是骂名,不如先把刀握在自己手里。
二、\"1+1≠2\":宗馥莉的商业野望,还是自欺欺人?
专访里最扎眼的一句话,是宗馥莉说\"管理不是1+1=2的逻辑\"。这话听着挺酷,但放在娃哈哈身上,简直是往老臣心窝子里捅刀。
老娃哈哈人信奉的是什么?是宗庆后当年骑着三轮车跑渠道的\"联销体神话\",是\"每天卖出2亿瓶水\"的铁律,是\"不贷款、不融资、不上市\"的三不原则。这些在宗馥莉眼里,全成了\"需要调整的惯性\"。她要砍年销300万以下的经销商,理由是\"效率不高\";要把生产转移到宏胜,理由是\"智能制造布局\";甚至连营销都要改,嫌弃\"代言人、综艺冠名太套路\"。
问题来了:娃哈哈真的病入膏肓了吗?2024年营收重回700亿,难道是靠宗馥莉砍出来的?恐怕更多是沾了宗庆后去世的\"悲情流量\"——消费者怀旧买几瓶水,经销商看在老东家面子上进点货。今年数据还没出来,但宗馥莉自己都承认\"可能不及去年\"。
这就好比一个厨子接手老字号餐馆,上来就把招牌菜全换成分子料理,顾客骂娘,他却说\"你们不懂创新\"。创新没错,但把老底全掀了,拿什么垫底?联销体模式是慢,但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2000多个县;老员工是固执,但他们知道哪个乡镇的小卖部老板爱抽什么烟。宗馥莉想让大象跳舞,可大象的腿,是她想砍就能砍的吗?
三、宏胜迷局:左手倒右手,还是真·产业升级?
宏胜集团绝对是宗馥莉的\"软肋\",也是外界质疑她\"掏空娃哈哈\"的核心证据。这家2003年成立的公司,2007年起由宗馥莉掌舵,2022年营收104亿,主要业务是给娃哈哈代工。现在宗馥莉要求娃哈哈员工、经销商转签宏胜,这不就是把亲儿子拉来分家产吗?
但宗馥莉不这么看,她嘴硬说\"娃哈哈和宏胜是同一个生态的两个支点\"。这话没毛病——娃哈哈有品牌,宏胜有产能,理论上确实能互补。可问题是,当爹的还在时,儿子乖乖代工;现在爹没了,儿子直接搬进正房睡,谁看了不嘀咕?
更有意思的是宏胜的\"全产业链布局\"。宗馥莉说要\"从研发到渠道形成高效系统能力\",听着像那么回事,但娃哈哈自己的工厂难道是摆设?2024年关了那么多厂,转头把订单给宏胜,这不就是典型的\"拆东墙补西墙\"?老员工骂她\"胳膊肘往外拐\",真不冤。
四、二代接班:必答题还是送命题?
宗馥莉说\"接班从来不是选择题,是必答题\"。这话扎心了,但也暴露了二代们的尴尬——他们根本没得选。王思聪可以说\"我不在乎万达\",但宗馥莉不行,因为娃哈哈姓宗,她血管里流的是\"AD钙奶\"的基因。
但这道题到底该怎么答?宗庆后给的答案是\"渠道为王、薄利多销\",宗馥莉想写\"创新驱动、效率至上\"。两种解法没有对错,但问题在于:她能不能说服阅卷老师(员工、经销商、股东)接受新答案?
现在看来,阅卷老师集体炸毛了。老员工怀念\"宗老板时代\"的人情味,经销商抱怨\"宗大小姐太冷漠\",连国资股东都忍不住下场\"成立专班\"。这哪是答题?分明是在试卷上画涂鸦。
五、商业的本质:创造价值,还是收割情怀?
专访里宗馥莉反复强调\"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\",这话没错,但她可能忘了:娃哈哈的价值,很大程度上是\"情怀价值\"。80后喝AD钙奶长大,90后记得营养快线的广告,00后虽然不买账,但爹妈会买。这种情怀,是宗庆后用30年时间熬出来的,不是靠砍几个人、关几个厂就能复制的。
宗馥莉想把娃哈哈变成\"现代化企业\",但现代化不等于冷冰冰。她砍掉年销300万的小经销商时,有没有想过这些人可能从宗庆后骑着三轮车时就跟着干?她让老员工转签宏胜时,有没有算过这些人在娃哈哈奉献了多少年青春?
商业需要理性,但不需要冷血。宗庆后当年搞\"联销体\",本质是\"有钱大家赚\";现在宗馥莉搞\"效率优先\",变成了\"赚不到钱就滚蛋\"。两种逻辑,高下立判。
六、结语:宗馥莉的刀,能不能劈开时代迷雾?
宗馥莉手里的刀很锋利:砍部门、裁员工、清渠道、斗家族。但她砍的到底是\"肿瘤\"还是\"肌肉\"?现在没人说得清。
或许她是对的——娃哈哈确实需要刮骨疗毒,传统企业不改革就是等死。但改革不是一刀切,更不是把爹留下的家当全换成自己的风格。就像她自己说的,\"1+1可以等于3,也可以等于0\"。现在的问题是,她能不能证明自己算出来的是3,而不是0?
最后说句大实话:宗馥莉现在的处境,比当年董明珠接手格力难10倍。董明珠有朱江洪托底,宗馥莉只有一地鸡毛。她要是真能把娃哈哈拉出泥潭,那就是中国商业史上最牛的\"二代逆袭\";要是失败了,就只能成为\"豪门恩怨\"的又一个注脚。
至于结果?让子弹再飞一会儿。反正我们这些吃瓜群众,该喝AD钙奶还是喝,该骂她\"败家女\"还是骂——毕竟,商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,而吃瓜的本质,是看有钱人怎么折腾。
作者声明:作品含AI生成内容
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